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渐深入,关注亚健康、积极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的人也越来越多。《黄帝内经》云“人以水谷为本”,说明人赖水谷以生存。水谷入胃,经胃的腐熟、消磨,脾的运化、转输以布散精微于全身,五脏六腑皆得濡养。这种“人以胃气为本”的思想,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。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学术思想,表明脾胃在人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,脾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机体的健康。
脾胃的生理功能
中医说的“脾胃”是功能概念,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,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和部分循环系统的功能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记载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胃主受纳水谷,脾主运化精微,一纳一运,相互配合,维持人体饮食消化吸收,输送营养物质,发挥其滋补润泽的作用。
脾主升清,将水谷精微运送到心肺头目,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。胃主通降,将受纳腐熟的食物下行于小肠,再传至大肠,将糟粕排出。脾升胃降保证消化吸收、排泄废物的过程正常进行。
脾胃升降失调,运化失司,就会互相影响,清气不升必然会导致浊气不降,浊气不降也会影响清气不升。如脾为湿困,运化失职,清气不升,即可影响胃的受纳和降,出现纳食少、呕吐、恶心、脘腹胀满等症。反之,若饮食失节,食滞胃脘,胃失和降,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,出现腹胀、泄泻等症。
中医认为,脾属阴喜燥恶湿,胃属阳喜润恶燥。所谓脾喜燥恶湿,是指脾不健运,会造成水湿停滞;水湿停滞反过来又能影响脾的运化作用。所谓胃喜润恶燥,是指胃的津液充足,受纳腐熟功能就正常,饮食水谷就能经过分解而有节制地润降于肠中。
此外,脾主统血,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,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。